孟冬之夜,十六位鐘情傳統文化、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人士,如期而至『居然頂層設計中心』,撫琴聽曲,共賞茶飲與香之曼妙,再續蘭亭,書院中國『復境初心』慈善雅集圓滿舉行。
純凈的場域,承載著豐滿的“空”,猶如國畫的留白;東方的包容,天圓地方的信仰,演繹著傳統中國人儒雅閑適的生活美學,讓心寧靜。在這里,賓客停下腳步,自然而坐,在竹影下,品一杯茶,和自己對話,感受當下。
『書院中國基金會』秘書長趙寂蕙女士為本次雅集寄語,愿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不忘最初的發心,在今晚這樣一個可以追復到先哲圣賢的空靈的域境中,我們可以邂逅本自具足的真、善、美的初心。
古樸、精致的名簽由書院中國基金會資助的陜西古法造紙---楮皮紙制成。
李亞鵬先生現場品香、羅子杰先生古法熏香
隨著現今茶席、香席的盛行,現代人飲茶與焚香,早已不是感官的享樂。今天太月香席創始人羅子杰先生通過古法熏香的形式,傳遞中國傳統香文化的精深與曼妙。嘉賓們在品評香味之間書寫感悟于香箋,以香構筑一個恬淡清寂的世界,讓在場每一位賓客感受了身心平衡的美妙,體會了那漸行漸遠的優雅生活方式。
雅集結束后李亞鵬先生再與羅子杰先生一起品鑒越南熟香奇楠及莞香奇楠香。李先生創立的書院中國基金會,以琴、棋、書、畫、詩、酒、花、香、茶為主題,傳播中國傳統生活藝術形式;其中香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在未來的更多活動中出現。
無限清冷幽靜,卻又暗藏一絲生機——正如寒冬陰極之日的一爐暖香。香霧從鏤空的爐蓋上裊裊升騰,在氤氳的霧靄下,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的靈動。
茶席空間錯落組合,移步易景,宛若傳統園林的風致。伴隨壺水猶如“松風”的鳴叫,丫頭老師緩緩的泡茶,注水溫壺,投茶沖泡,聞香觀色,入杯品味,淅瀝水聲和器皿碰撞的聲響,靜下心來,有隱約而細微,但是卻讓人清晰探尋到最無可隱匿的內心。
與有心人一同體味茶湯帶來的美好,一杯暖茶入喉,也能微醺。
等待,水晶缽,輕輕一擊,余音在整個空間回蕩,眾人安坐,尺八曲音隨之流淌,且奏且談,在“虛鈴”之境中體悟時空、生命與修行之美,觀祥自在,心靜在景中。
悠揚的尺八,猶如風吹過竹林,輕撫耳邊,撥動心弦,自心的起起落落、了了分明,綿綿的情意讓人的心也跟著縈繞著一縷古香。
伴隨著悠揚的尺八,青年朗誦家胡樂民,以蘭亭之義,在自然的光影中,演頌東方文人的故事。吟詠穿越古今,還原古風,演繹當下,置身幻境。
斯是雅集,豈可缺了古琴?在場賓客中,王光明先生也是不遺余力的推廣傳統文化之人,即興為賓客獻上【平沙落雁】與【酒狂】片段。指尖觸動琴弦,悠揚動聽宛若天樂,曲調輕松明快,循序漸進間十分暢快淋漓,使人身心輕安。
隨著琴聲響,太極王子高崇從竹林處穿梭而出,身姿線條流動輕松空靈,抓住剎那間琴聲的變化,以剛柔相濟的生命態勢,收放于現場每一片形如竹簡的東方片段之中。太極展現了動與靜的制衡,觸動了在場每一位身、心、靈的震撼,激發了對生命的感動與感悟……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少甚么低就高來粉畫垣,
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是睡荼蘼抓住裙釵線,
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
著名男旦表演藝術家董飛翩然現身,帶來《牡丹亭·尋夢》【懶畫眉】唱段,動人心扉的吟唱,一招一式透出靜雅。一場尋夢仿似穿越百年,曲終人散,耳旁依舊妙音裊裊,為整場雅集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此次慈善雅集還獲得了愛心人士的關注與支持,并獲贈數件精美藏品。在今晚的慈善義賣環節中,在場嘉賓積極參與,所得善款全部捐贈書院中國基金會。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王亞民院長現場講解《蘭亭集序》:
其中現場最受諸位嘉賓關注的是故宮出品的《蘭亭集序》已被知音堂光明堂主拍得。
雅集結束后李先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亞民先生與各位合影留念
書院中國首場慈善雅集圓滿落幕,“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仍在努力,“復活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復興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從傳統文化中找回自我,啟迪人們對當下生活方式的思考,我們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