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卓凡教授做客藝術課堂,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多功能廳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從“達芬奇密碼”到“中國書法”,從“書圣情懷”到“中國式審美”,從“畫境”到“禪境”,從“陳設”到“格局”,透過一個個不同的視角,來展開浸透于傳統文化精髓的關于中國書房的暢想。
北大百年大講堂 卓凡主講《中國書房》 卓凡 行周禮致謝
本期藝術課堂突破了傳統的講座形式,以舞臺場景演繹的方式,通過“書”“香”“琴”“舞”四個篇章,使整場講座以更為立體飽滿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柔和的燈光暖暖地灑向舞臺,透過薄紗般的帷幔,朦朧可見其后撫琴而坐的古琴老師,卓凡教授的千年暢想也在這古雅輕靈的悠悠樂聲與綿綿藹藹的氤氳香韻中綿延開來。
北大百年大講堂 卓凡主講《中國書房》 永和九年那一啜春
卓凡教授的講座開始于永和九年的那一啜春。中國文士階層向來有“以文會友”的優秀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的雅集現象是中國文化藝術上的獨特景觀,諸如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為歷代文壇佳話,詩文書畫歌頌不絕。永和九年的一個春日,文人墨客蘭亭雅集,曲水流觴,暢敘幽情。
北大百年大講堂 卓凡主講《中國書房》 永和九年那一弦琴
王羲之不會想到,尚沉浸在詩酒的浪漫回味中的他,即席揮毫而成的《蘭亭序》居然發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臨摹和刻拓運動,貫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長歲月。卓凡教授指出,書法是中國一門古老的藝術,甚至影響了整個中國的審美,中國式審美從書法開始,中國所有的審美結構乃至上升到哲學層次的很多結構都離不開中國的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書寫。
北大百年大講堂 卓凡主講《中國書房》 永和九年那一場醉
談到文化的傳承,卓凡教授講到,我們的文明傳承了5000年,永和九年那一縷香一直在我們心中繚繞。中國歷代名流雅士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胸懷表達藝術情操,以“真、善、美”弘揚謙和之儀。而藏有一方書架的中國書房究竟為什么會得以傳承,卓凡教授給出了一個答案——書房是與孩子交流心靈的地方;是和知己討論審美的一隅;是在茫茫書海偶得的地方;是能專心看古察今的圣殿;是跟自己內心對話的空間。因此,書房應是宅邸中最高雅的居所,能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和不俗的閑雅情調。
北大百年大講堂 卓凡主講《中國書房》永和九年那一縷香
說到書房文化,就不得不提與其密切相關的器物文化,所謂無器不成書房,器不佳則書房不雅。書房重器首選古琴當之無愧,琴是正聲與雅樂的代表,以其清和中正的音樂品格合于傳統文化精神。卓凡教授強調,書畫、工具、用具、家具等各種器與物,包括作為物質載體承載的文字,歷史傳承下來的圖書畫卷,都能展現中國當代的文化。
書房就是一個以各類經典器物為主的建筑空間,是用各種造型精美、寓意高雅、內涵深厚的器物構成的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小型生態環境,器物傳達的是當代的文明與文化。
北大百年大講堂 卓凡主講《中國書房》
在崇尚詩文才學、文耕筆伐的古代中國,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為自己營造的一個書香沁心、筆墨遺興、詩文銷魂的理想空間。書房文化蘊涵了深厚的人文氣息、濃郁的時代特征以及獨特的地域風貌,它們與書齋的靜謐交相輝映,寄托著文人的精神訴求,逸散著傳統文化的幽香。
主講:卓凡
書法:卓立
香道:羅子杰
古琴:楊茜
古典舞:石櫟岑
【主辦單位】
北京未名古美文化藝術中心北京大學會議中心
承辦:
雅昌藝術圖書
協辦: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金視?木道
鳴謝:
書院中國基金會
中央音樂學院
太月香席
北京木業商會
莆田駐京黨工委
莆田駐京聯絡處
北京銘瀾智訊文化傳播
北京上詩新月品牌文化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
雅昌網 搜狐家居 筑龍網
筑客網